自信

“我不知道怎麼說『不』”,“我害怕別人議論”,“我認為自己一無是處”...當一個人說自己“缺乏自信”時,這就表示着他與別人關係上、愛情上或工作上是出了問題。

缺乏自信的人都有一定的經歷,沒有人天生就是害羞或自卑的,這是後天形成。不自信的原因,很多時候都是在父母曲折的關係中孕育。即使父母不應該對孩子的不自信負起全部責任,但與父母的影響還是誘因之一。

“我”是自己最大的敵人
膽小或自我價值貶低的信念,父母並不是唯一原因。其實“我們”往往就是自己最大的阻礙。那些含沙射影的說話、父母令人窒息的願望和態度,只有當我們潛意識接受它們時,它們才會奏效。因此,我們才是橫在自信路上最大的敵人。

實際上,自我是根據生活中不同榜樣構建已成的;父母、老師、甚致電視連續劇的人物等等...我們需要這些榜樣來構築我們的人格。但是它們也妨礙我們了解自己是誰,我們真正需要什麼。

專制的自我,不斷苛求我們
我們主要最強大的敵人是自我(Ego),這種內心力量不斷地苛求我們付出更多。...“你必須取得更好的成績,否則你就沒用”,“你必須吸引這個男人,不然你就一錢不值...”自我越嚴厲,我們越壓抑。

應怎做...
大部分抱怨缺乏自信的人,其實一直正和專制的自我鬥爭着。我們雖要學會既要鼓勵推動自我,也要使它隨遇而安,不要給自己制定無法實現的目標,也不要跟實現了這目標的某某作個人比較。這樣自我便能得已平和,平衡。

有很多人都有着一種快樂而殘忍的願望...貶低自己、變得渺小卑微,盡可能佔據不起眼的位置。有一心理學者道出:“這種自我貶低的傾向伴隨着一種放棄和依頼的願望,使人屈從於別人的看法和判斷。因為,人來這個世界上時,完全依頼別人的善意才得以生存。”

自信是後天獲得的,是自我戰勝了內在和外在障礙後取得的勝利,勝利從來不是一勞永逸的,每個人都有缺點,恐懼和自卑的時候。“缺乏自信、懷疑自己都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,但當它們阻礙了我們正常生活時,就要找出原因或尋求專業人任幫助”。記着,不經磨難便得勝利的英雄,只存在於虛構小說或電影中。

邁進理想人生路
其實我們的成長軌跡,是深深烙刻着父母的影響。但這並不是永恒不變的,它的負面影響可以被矯正。成年以後,我們把握自己命運的可能性是永遠存在的。當我們學會愛自己,包括愛自己的缺點時,我們便會變得更積極更自信,大步地向着我們的理想人生邁進。

沒有留言: